深度关注 | 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薛鹏
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设计图纸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最基础、也是最艰巨的一环。我国是农业古国、农民大国,农业农村能否实现现代化,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化的质量和成色,更关乎其成败。党的二十大重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本次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何看点?如何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要求。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根本问题。新世纪以来,从2004年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0年以“三农”为主题,体现了“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地位。
“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发展,既表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又表明我国‘三农’工作推进遵循着中央顶层设计确立总体思路和具体方针举措,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广大经营主体和单位行动响应和实施的过程。”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向记者介绍。
在黄祖辉看来,中央一号文件助推“三农”发展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起了顶层设计作用。如文件提出了年度‘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等。另一方面起到了政策推进作用。如文件制定了农业的相关支持政策,出台农业农村的改革推进举措等。最后也起到了实践指导的作用,对于广大基层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而言,了解和吸收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和精神,无疑会产生明显的实践指导作用。”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同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看,有的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农业农村发展跟不上,大量失业农民涌向城市贫民窟,乡村和乡村经济走向凋敝,工业化和城镇化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会动荡。
“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这既是中国这一世界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建立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强国的基石,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具有基础支撑性、安全保障性等作用。”黄祖辉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看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丰富的、科学的内涵。从要素的构成看,它包括物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公共服务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从核心的内容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农村生态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有机整体,也就是“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从乡村进程的角度看,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可以理解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再加上城乡的融合发展。
一号文件聚焦守好“两个底线”、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深化部署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又到一年春耕时,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细化春季田管,确保春播面积,强化农资服务,为粮食丰收打好基础。
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一号文件在第一部分即明确“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并在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五方面进行部署,提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等明确目标。
过去十年,我国“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市场稳定,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稳定经济大盘、稳预期增信心提供了坚实支撑,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2万亩,产量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在强调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外,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被明确提出。一号文件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为此,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2022年为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全年超过65%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已经消除了返贫风险,其余的均落实了帮扶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可以消除风险。”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司长许健民介绍。
不止如此,2022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到3278万人,比2021年底增加了133万人,超过了年度目标任务259万人。据估算,2022年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均继续高于全国农民的平均水平。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放眼中华大地,绵软的五常大米、清香的安吉白茶、爽口的赣南脐橙……纷纷茁壮成长为一个个大产业,助推了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号文件在第五部分部署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强调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等。
“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键,而且也是乡村产业兴旺和产业振兴,进而乡村振兴的关键。”黄祖辉说,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在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特色农牧业产业,农旅农文结合的休闲与旅游产业,光、电、水等再生能源产业等,并惠及当地农民。同时,通过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双循环战略的实施,发挥市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并且进一步优化不同区域之间的协作战略和帮扶机制。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一号文件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建立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五老”等组成的“五色花”志愿服务队,开展清理道路沿线垃圾,绿色植树等活动;修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00平方米,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去处;召开沟北村信用村授权仪式会、重阳节孝亲敬老活动……在陕西省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建设文明乡村成为村民们的共识,在村党组织带动下,村里生态环境好了,村里风气好了,群众的干劲更足了,该村先后获得“陕西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党的二十大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号文件对此作出具体部署,既强调物质文明又强调精神文明。
硬件上,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为重点,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着力构建规划引领机制、风貌引导机制和农民参与机制。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集中力量先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安排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建设项目。
软件上,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整合积分制、清单制等行之有效的抓手,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努力成风化俗。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一号文件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条块结合”特征,不只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领域的具体工作,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去年底印发的《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提出,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应多方统筹协调,充分注重合力推进的重要性。
在黄祖辉看来,印发《实施办法》,就是要明确各个部门、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分工,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这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门责任和地方责任提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有利于建立起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扎实稳妥推进。
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强化政治监督,纪检监察机关铁纪护航乡村振兴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在部署全年工作时,第一条就是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强化政治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定位,围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广大纪检监察干部靠前监督、精准监督,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驾护航,推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政策多,项目多,容易招来“蝇贪”“蚁腐”。海南省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工作职责,围绕农村“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以及惠民资金分配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交叉检查以及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在全县村居推广使用数字“三资”监管平台,对村居“三资”变动情况实行全程动态监管,推进农民宅基地报建各类审批事项线上办理,实行“村居情即时报”制度,通过数字“三资”监管平台、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以及数字乡村平台等形式公开村(居)情事务,提高了群众监督的参与度和便捷性。
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纪委监委紧盯“一卡通”强化监督,围绕人、卡、钱三大重点深入开展监督,目前,共清理整合财政补助项目28个、受益人银行卡94207张,开展监督检查28次、发现问题并督促完成整改7个。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乡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强村公司已扩面至146家,覆盖217个村,累计承揽工程项目392个、总价达2亿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173万元,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7.3万人。
为保障强村公司健康有序发展,杭州市临安区纪委监委紧盯强村公司规范健康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堵点,将强村公司监管纳入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治理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发挥镇级纪检监察组织和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作用,强化巡察监督联动效应,将强村公司规范运行作为村级巡察重要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进核查,推动强村公司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针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人员的监督难题,安徽省怀宁县纪委监委推动构建符合实际的农村“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和监督有力的制度机制体系,实行“一人一档”,村党组织书记和其他村干部档案分别由县委组织部集中管理和乡镇(街道)集中保管,推动村干部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严格落实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健全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确保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履职尽职不碰“高压线”。
中国农业农村网摘编:亓荃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