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秦岭深处通隧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文佳 自陕西西安报道
2月2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秦岭深处的西十(陕西西安至湖北十堰)高铁建设现场云雾笼罩,寒风刺骨。
早上8点,中铁十八局集团西十高铁陕西段2标项目部总工程师熊友亮来到指挥部,与工程技术部门开碰头会,安排完当日工作后,随即赶往项目现场,检查施工组织和安全生产情况。各工点巡查一圈下来花了六个多小时,下午3点时,他终于吃上了午饭。项目施工一刻也不能停,今年他将连续第三年在工地上度过春节。
全长22.9公里的秦岭马白山隧道,是国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铁路网建设重点工程——西十高铁全线最长的隧道,也是目前穿越秦岭最长的高铁隧道。该隧道洞身横穿秦岭岭脊,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保要求高,施工技术难度和工程风险国内罕见。这个龙年春节,项目团队将通过“长隧短打”的方式,实现20个工作面同时作业,昼夜不停,推进施工。
跟随熊友亮的脚步,记者来到隧道洞口,明显感到洞内温度要高于洞外。在其中一个施工作业点,几名身穿反光背心的工人正在清理作业。
“马白山隧道最大埋深超过600米,地下汇聚着一定的热量,而且埋深越大,温度就会越高。”熊友亮告诉记者。在隧道掌子面,两台大型机械正在轰隆作响。这是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正在进行隧道爆破前的钻孔作业,相比传统的人工钻孔,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更加安全。
参与西十高铁建设前,熊友亮参与了向莆铁路、浩吉铁路、张吉怀高铁等3条大型铁路建设,具备丰富的铁路施工经验。然而,要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秦岭深处打隧道,熊友亮认为需要更加谨慎细致,“马白山隧道位于秦岭核心区,穿越多个不良地质段,埋深大,又是单线隧道,全断面只有96.81平方米,大型机械洞内施工、调度存在难度。”面对难啃的“硬骨头”,项目团队采用全流程大机配套作业、全工序信息化手段,研发大型机械原地掉头设备,攻克了一项项施工难题,保证隧道安全顺利掘进。
“临近春节,工人容易有松懈情绪,洞内各类警示标识每天都要清洗,确保醒目易辨识。工序转换前要协调好班组进退场时间,让工人充分休息后上岗。日常也要多检查一下洞内照明和通风情况,确保工人安全作业……”晚上9点11分,熊友亮再次来到隧道施工现场,仔细向技术主管和安全员交代施工注意事项。
经过全体建设者的努力,目前秦岭马白山隧道已累计掘进逾万米。“我必须到各个掌子面跑一跑,每天不走上两万步总感觉不踏实。隧道点多线长,遇见施工问题当场解决,就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保证工程整体进度不受影响。”熊友亮告诉记者,洞内日常作业近千人,多种地质并存,突水、涌泥、岩爆等不确定因素较多,解决好现场安全技术问题是重中之重。
2024年是西十高铁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平均每个月隧道各作业面施工要推进成洞3000米。为保证建设目标顺利实现,今年春节期间有500余名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坚守一线。负责项目现场技术质量验收的22岁小伙张欣阳,每天都去隧道营区各个点位排查安全隐患,这是他第一次不回家过年。“春节前后项目部后勤保障一切正常,留守人员还会一起开展很多文化活动,虽然很想家,但想到我们的坚守可以让人们今后更快回家过年,就特别有成就感。”
西十高铁建成通车后,西安至十堰将实现1小时内到达,武汉至西安间列车运行时间有望缩短至2.5小时,对贯彻落实党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关中平原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系,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我是湖北宜昌人,能够亲手在秦岭山脉中打通隧道,将高铁从陕西修到我的家乡,为两省之间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再辛苦都值得。”熊友亮说。
中国公众新闻网摘编:亓荃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