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三次全会精神在行动●“振兴路上谱新篇”|十八洞村的明白账
国办:同意4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丨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
 ·[视频]九霄逐梦,看今朝!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地面训.. ·[视频]汪公馆里的“伪装者”(上) ·[视频]一线见闻丨区域协作谱新篇 ·[视频]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重新开放 传承.. ·[视频]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江河见证丨守护好“中.. ·[视频]潜伏敌营的“佩剑将军”(上) ·[视频]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丨书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生态答卷 ·[视频]我的土地我的家丨第34个全国土地日公益宣传片 ·[视频]天宫TV | 光耀天际,见宇宙之美 ·[视频]无名者之歌 ·[视频]黑猫警长又双叒更新啦! ·[视频]速看!防间保密微视频《消失的“她”》 ·[视频]先睹为快!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主题片来了~ ·[视频]天宫TV | 给我们一个小桌子 还你们一个菜园.. ·[视频]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片 ·[视频]首个全国生态日|中国国家公园旗舰物种来啦! ·[视频]提前184天!又一重大水利工程取得新进展 ·[视频]案例展示|第1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视频]消失的他,一个隐藏20多年的秘密….. ·[视频]激情燃烧的岁月丨《飞航印记》第3集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四多两低”现象当重视

发布时间:2015-07-16  来源:中国法治法制新闻网  字体大小[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四多两低”现象当重视

  作者:刘振厚 张明丽

  关爱“三留守”人员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课题,但着眼点多在于如何保护其权益,对其违法犯罪则有所忽略,尤其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近些年仍呈多发趋势。据对某基层法院近三年审理的百余起案件调查,该类犯罪呈现“四多两低”特点。

  一、财产犯罪多。因父母不在身边又缺乏经济来源,多采取盗窃和抢劫的方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以满足其贪图享乐的欲望。

  二、结伙作案多。因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一旦有人引诱、威逼,极易伙同成年人共同犯罪,不过,一般在共同犯罪过程中起次要作用,处于从犯地位;也有些是未成年人自行结伙作案,冲动性、盲从性强。

  三、性侵犯罪多。因网络、黄色书刊及影视作品等不良因素影响,及青少年自身生理发育特点,使他们对两性间的关系感到好奇,一旦有机会和适宜的对象便去尝试,结果导致犯罪。该类犯罪侵害对象多为幼女。

  四、偏远、贫困地区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多。他们多因家庭贫困、无所寄托或向往城市生活,过早辍学流落社会,与城市无业青少年混在一起,不自觉走上犯罪道路。

  “两低”表现为:

  一、平均年龄低。所调查案件的犯罪青少年,平均年龄16岁,最小为14岁,其中14—16岁占全部犯罪人数59%;17-18岁占全部犯罪人数的41%。

  二、文化程度低。所调查犯罪青少年平均为小学文化。

  其中初中文化的占全部犯罪人数19.7%;小学文化的占全部犯罪人数71.5%;文盲占全部犯罪人数8.8%。

  导致留守青少年犯罪,有教育不够、关爱不够的原因,也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和打击力度不够等原因。建议针对上述特点和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纠正。

  一、加大义务教育和普法教育力度。普及义务教育,提高青少年文化素质,教育部门要制定法律常识教育计划,定期邀请公、检、法部门干警有针对性地上法制课,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和对外界不良诱惑的“免疫力”。

  二、加大对“三留守”人员的关爱力度。全社会要共同撑起“关爱伞”,长期关注、长期着力农村留守人员权益保护这一长期、复杂、综合性的工程,从政策上予以引导,制度上予以规范,资金上予以保障,多层面消除犯罪根源,以防患于未然。

  三、积极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加大网吧等游戏、娱乐场所及各类刊物、影视作品的管理工作力度,对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及时予以清除和坚决取缔;加大“扫黄”力度,为未成年人营造宽松、良好、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四、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本着“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慎重处理,对一些犯罪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少年犯该从重处罚的坚决重判,达到应有的惩罚教育目的;开展拓展延伸服务,形成以审判机关为龙头、多部门联合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帮扶教育工作体系。

中国法治法制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